| 編號 | PRB.0086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紅蠟蘑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Laccaria laccata (Scop. : Fr.) Berk. et Br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紅皮條菌(四川)、假陡斗菌、漆亮杯傘、一窩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Clitocybe laccata (Scop. : Fr.) Quél. | 圖 86 紅蠟蘑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白蘑科、蠟蘑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一般小。菌蓋直徑1-5cm,薄,近扁半球形,后漸平展,中央下凹成臍狀,肉紅色至淡紅褐色,濕潤時水浸狀,干燥時呈蛋殼色,邊緣波狀或瓣狀并有粗條紋。菌肉粉褐色,薄。菌褶同菌蓋色,直生或近延生,稀疏,寬,不等長,附有白色粉末。菌柄長3-8 cm,粗0.2-0.8cm,同菌蓋色,圓柱形或有稍扁圓,下部常彎曲,纖維質,韌,內部松軟。孢子印白色。孢子無色或帶淡黃色,圓球形,具小刺,7.5-10(12.6)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腐枝層上散生或群生,有時近叢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黑龍江、吉林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廣西、山西、海南、臺灣、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新疆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 濟 用 途 | 可食用。此菌雖能食用,但菌肉薄,近革質,味道一般。不過在西南地區(qū)群眾喜歡采食。據試驗,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60%和70%。另外,此菌與松、櫟等形成外生菌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