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PRB.0142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發(fā)光類臍菇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Omphalotus olearius (Dc.: Fr.) Sing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橄欖杯傘、毒徒頭、奧爾類臍菇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Clitocybe olearius Dc.: Fr. | 圖 142 發(fā)光類臍菇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傘菌目、白蘑科、類臍菇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中至稍大。菌蓋直徑可達12cm,中間下凹近漏斗狀,表面橙褐色至橙黃色,菌褶又窄而密,金黃色或橙色,延生。菌柄一般細長,尤其靠近基部漸變細,同蓋色,長5-18cm,粗0.5-2.2cm。孢子印白色帶黃。孢子無色,球形至卵圓形,表面光滑,5-7μm×5-6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此菌通常成簇生長在橄欖樹及橡樹的基部。該菌子實體可在夜晚發(fā)熒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山西、云南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 濟 用 途 | 此菌含有胃腸道刺激物等毒素,不宜采食。另外據報道含麥斯卡松等毒素。此菌對樹木基部木質有腐朽作用?勺鳛檠芯可锇l(fā)光材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