皺鎖瑚菌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2
 
核心提示:編號(hào) PRB.0834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皺鎖瑚菌 拉丁學(xué)名 Clavulina rugosa (Bull. : Fr.) Schroet. 中文別名 禿仙樹菌 同物異名 圖 834 皺鎖瑚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擔(dān)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珊瑚菌科、鎖瑚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(shí)體高4-8.5cm,粗3-7mm,不分枝,或有極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(hào) | 
            PRB.0834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圖 
            例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皺鎖瑚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
            Clavulina rugosa (Bull. : Fr.) Schroet.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
            禿仙樹菌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
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圖 834 皺鎖瑚菌 : 1. 子實(shí)體, 2. 孢子, 3. 擔(dān)子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
            非褶菌目、珊瑚菌科、鎖瑚菌屬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
            子實(shí)體高4-8.5cm,粗3-7mm,不分枝,或有極少不規(guī)則的分枝,常呈鹿角狀,平滑或有皺紋,白色,干后谷黃色。菌肉白色,內(nèi)實(shí)。孢子無色,光滑,近球形,有小尖,內(nèi)含一油球,7.7-10.4μm×7.3-9μm。擔(dān)子細(xì)長,具2小梗。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
            生混交林中地上,腐枝或苔蘚間, 叢生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
            江蘇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、青海、甘肅、新疆、陜西等。  |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經(jīng) 
            濟(jì) 
            用 
            途 
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可食用。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