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角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10-06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115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膠角菌 拉丁學(xué)名 Calocera cornea (Batsch.) Fr.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圖 1115 膠角菌 : 1.子實體, 2.擔(dān)子, 3.孢子。 分類地位 花耳目、花耳科、膠角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比較?3然粕??褐剩?話慵鋼Υ隕?黃。詡}?危?繃⒒蟶醞淝?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1115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膠角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Calocera cornea (Batsch.) Fr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 | 圖 1115 膠角菌 : 1.子實體, 2.擔(dān)子, 3.孢子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花耳目、花耳科、膠角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比較小。橙黃色,膠質(zhì),一般幾枝叢生一起。圓柱形,直立或稍彎曲,高0.5-3cm。子實層生于表面。擔(dān)子頂端二分叉,帶黃色,孢子橢圓形且呈腎形或長方橢圓形,無色,光滑。7.8-10.5μm×3-4.5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春至秋季多在針葉樹倒木、伐木樁上生長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吉林、四川、甘肅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香港、廣西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(jì) 用 途 | 可食用。此菌子實體雖小,且往往在腐木上大量生長,便于收集食用,另含類胡蘿卜素。該菌往往出現(xiàn)于木耳,香菇段木上,被視為“雜菌”。 | 
    
    
#p#分頁標(biāo)題#e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