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裙竹蓀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10-06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133 圖 例 中文學(xué)名 黃裙竹蓀 拉丁學(xué)名 Dictyophora multicolor Bork. et Br. 中文別名 黃網(wǎng)竹蓀、仙人傘 同物異名 圖 1133 黃裙竹蓀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分類地位 鬼筆目、鬼筆科、竹蓀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,高8-18cm。菌蓋鐘形,具網(wǎng)格,其上有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1133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黃裙竹蓀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Dictyophora multicolor Bork. et Br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黃網(wǎng)竹蓀、仙人傘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 | 圖 1133 黃裙竹蓀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鬼筆目、鬼筆科、竹蓀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,高8-18cm。菌蓋鐘形,具網(wǎng)格,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體,頂平有一孔口。菌幕檸檬黃色至桔黃色,似裙子,從菌蓋邊沿下垂長6.5-11cm,下緣直徑8-13cm,網(wǎng)眼多角形,眼孔直徑約2-5mm,菌托苞狀。菌柄白色或淺黃色,海綿狀,中空,長7-15cm,粗1.6-3cm。孢子透明,橢圓形,光滑,3-4μm×1.3-1.5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夏季在竹林、闊葉林地上散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江蘇、湖南、安徽、云南、廣東、臺灣、香港、海南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此種多認(rèn)為有毒,不宜采食, 可供藥用。 將子實體浸泡于濃度為70%的酒精中,作為外涂藥用,治療腳氣病。 | 
    
    
#p#分頁標(biāo)題#e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