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PRB.1271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核盤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(Lib.) de Bary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 | 圖 1271 核盤菌 : 1. 子囊盤, 2. 孢子, 3. 子囊及側(cè)絲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蠟釘菌目、核盤菌科、核盤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囊盤小, 呈小杯狀,淺肉色至褐色,單個或幾個從菌核上生出,直徑0.5-1cm,柄褐色細長,彎曲,長3-5cm,向下漸細,與菌核相連。菌核形狀多樣,長3-15μm。子囊圓柱形,120-140μm×11μm,孢子通常8個,單行排列,橢圓形,8-14μm×4-8μm,側(cè)絲細長, 線形, 無色, 頂部較粗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生于林地上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吉林、河南、江蘇、四川、廣西、廣東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甘肅、陜西、貴州、新疆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記載可食用,不過一般個體小,食用價值不大。日本曾利用此菌發(fā)酵培養(yǎng),制取的多糖,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另外,此菌危害十字花科、豆科、茄科、蕓香科等植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