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肚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10-10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1307 圖 例 中文學名 羊肚菌 拉丁學名 Morchella esculenta (L.) Pers. 中文別名 羊肚菜、美味羊肚菌 同物異名 圖 1307 羊肚菌 : 1. 子囊果, 2. 孢子, 3. 子囊及側絲 分類地位 盤菌目、羊肚菌科、羊肚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囊果較小或中等,6-14. 5cm。菌蓋不規(guī)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1307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羊肚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Morchella esculenta (L.) Pers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羊肚菜、美味羊肚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 | 圖 1307 羊肚菌 : 1. 子囊果, 2. 孢子, 3. 子囊及側絲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盤菌目、羊肚菌科、羊肚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囊果較小或中等,6-14. 5cm。菌蓋不規(guī)則圓形,長圓形,長4-6cm,寬4-6cm。表面形成許多凹坑,似羊肚狀,淡黃褐色。柄白色,長5-7cm,寬粗2-2.5cm,有淺縱溝,基部稍膨大。子囊200-300μm×18-22μm。子囊孢子8個, 單行排列,寬橢圓形,20-24μm×12-15μm。側絲頂端膨大,有時有隔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于闊葉林中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西藏、新疆、四川、山西、吉林、江蘇、云南、河北、北京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可食用,味道鮮美,是一種優(yōu)良食菌,可利用菌絲體發(fā)酵培養(yǎng),可藥用,益腸胃、化痰理氣。含有異亮氨酸、亮氨酸、賴氨酸、蛋氨酸、苯丙氨酸、蘇氨酸和纈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僅缺色氨酸。 | 
    
    
#p#分頁標題#e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