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福利无码久久久_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精品91_国产无码成本人电影_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

食品伙伴網服務號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質量管理 » ISO質量體系 » 正文

食品企業(yè)如何通過haccp原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9-30  來源:HACCP聯盟公眾號  作者:我是食干家
核心提示:食品企業(yè)通過 HACCP(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)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,需遵循科學、系統(tǒng)的步驟,核心是識別潛在危害、確定關鍵控制點(CCP)、制定監(jiān)控與糾偏措施,最終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條食品安全控制。
  食品企業(yè)通過 HACCP(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)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,需遵循科學、系統(tǒng)的步驟,核心是識別潛在危害、確定關鍵控制點(CCP)、制定監(jiān)控與糾偏措施,最終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條食品安全控制。
 
一、前期準備
 
  在啟動 HACCP 分析前,需先完成基礎條件搭建,確保后續(xù)工作有明確依據和責任主體。
 
  1. 明確產品與加工流程
 
  這是 HACCP 分析的核心前提,需精準定義以下信息,避免遺漏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:
 
  產品描述
 
  包括產品名稱、成分(含過敏原)、物理 / 化學特性(如 pH 值、水分活度 Aw)、保質期、儲存條件(如冷藏 / 常溫)、食用方式(如即食 / 需加熱)。
 
  示例:即食雞胸肉(成分:雞胸肉、食鹽、磷酸鹽;Aw=0.92,pH=6.2;冷藏 0-4℃保質期 90 天;開袋即食)。
 
  工藝流程圖
 
  按實際生產順序繪制,覆蓋 “原料接收→預處理→加工→殺菌→包裝→成品儲存→運輸” 全流程,標注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參數(如溫度、時間、設備),并現場驗證流程圖的準確性(避免 “圖紙與實際不符”)。
 
  示例:雞胸肉加工流程:原料驗收(4℃以下)→解凍(流水解凍,≤20℃)→切割(無菌車間)→腌制(鹽濃度 2%,2℃,12h)→蒸煮(100℃,30min)→冷卻(快速冷卻至 10℃以下,1h 內)→真空包裝(無菌環(huán)境)→成品入庫(0-4℃)。
 
  2. 組建 HACCP 團隊
 
  團隊需涵蓋多崗位專業(yè)人員,確保分析的全面性,典型成員包括:
 
  質量負責人(體系總協調)、生產主管(熟悉工藝細節(jié))、采購主管(原料風險把控)、檢驗室人員(檢測能力支持)、設備工程師(設備參數與維護)、研發(fā)人員(產品特性分析),必要時可邀請外部 HACCP 咨詢師(針對復雜產品或初次建立體系)。
 
  3. 收集相關法規(guī)與標準
 
  明確產品需符合的食品安全法規(guī)(如中國 GB 14881《食品生產通用衛(wèi)生規(guī)范》、歐盟 EC 852/2004 法規(guī)、美國 FDA 的 FSMA 規(guī)則),以及如產品標準(如 GB 2726《熟肉制品安全標準》),確保 HACCP 體系滿足法定要求。
 
二、核心步驟:HACCP 七原則的落地實施
 
  HACCP 體系的建立基于七項核心原則,需按順序逐步執(zhí)行,形成閉環(huán)管理。
 
  原則 1:進行危害分析(HA)
 
  危害分析是 HACCP 的起點,需針對 “生物性、化學性、物理性” 三類危害,分析每個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可能引入或控制的風險,并評估危害的 “嚴重性”(危害發(fā)生后對健康的影響程度,如致命 / 輕微)和 “可能性”(危害發(fā)生的概率,如高頻 / 極低),最終確定 “顯著危害”(需通過 CCP 控制的危害)。
 
  實施方法:制定 “危害分析工作表”,按流程逐一分析,示例如下:
 

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

潛在危害類型

具體危害示例

嚴重性

可能性

是否為 “顯著危害”

控制措施(初步)

原料驗收

生物性

沙門氏菌、李斯特菌

高(致命)

中(原料可能攜帶)

供應商資質審核、每批檢測

解凍

生物性

細菌繁殖(解凍溫度過高)

高(溫度失控易繁殖)

控制解凍溫度≤20℃、限時 2h

蒸煮

生物性

致病菌未殺滅

低(規(guī)范操作可控制)

控制 100℃/30min

包裝

物理性

金屬雜質(設備磨損)

中(劃傷消化道)

低(有金屬探測)

金屬探測器日常校準

  原則 2:確定關鍵控制點(CCP)
 
  CCP 是指 “能對一個或多個顯著危害實施控制,且控制失效后會導致產品不安全” 的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。并非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 CCP,需通過 “CCP 判斷樹”(邏輯提問法)篩選,避免過度管控或遺漏關鍵。
 
  CCP 判斷樹核心邏輯(四步提問):
 
  該環(huán)節(jié)是否能控制顯著危害?(是→進入下一步;否→非 CCP)
 
  該環(huán)節(jié)是否為控制顯著危害的 “最后機會”?(是→為 CCP;否→進入下一步)
 
  該環(huán)節(jié)失控后,是否會導致產品不安全且無法通過后續(xù)環(huán)節(jié)糾正?(是→為 CCP;否→非 CCP)
 
  例如:雞胸肉加工中,“蒸煮” 是 CCP(最后殺滅致病菌的機會,溫度不足會導致沙門氏菌殘留);“原料驗收” 是 CCP(控制原料帶菌風險,后續(xù)蒸煮可輔助,但原料嚴重帶菌時蒸煮可能無法完全殺滅);“冷卻” 是 CCP(快速冷卻可防止李斯特菌繁殖,冷卻緩慢會導致細菌超標)。
 
  原則 3:建立 CCP 的關鍵限值(CL)與操作限值(OL)
 
  關鍵限值(CL)
 
  針對 CCP 設定的 “不可逾越的安全邊界”,一旦超出,產品即判定為 “不安全”,需立即處理(如銷毀、返工)。CL 需基于科學依據(如法規(guī)標準、實驗室數據、行業(yè)指南)。
 
  示例:蒸煮環(huán)節(jié) CL:溫度≥100℃,時間≥30min;冷卻環(huán)節(jié) CL:1h 內將產品中心溫度從 70℃降至 10℃以下。
 
  操作限值(OL)
 
  為避免 CL 被突破,設定的 “比 CL 更嚴格的日常操作標準”(緩沖區(qū)間),便于提前預警。
 
  示例:蒸煮環(huán)節(jié) OL:溫度控制在 102-105℃,時間 32-35min;冷卻環(huán)節(jié) OL:40min 內將溫度降至 12℃以下。
 
  原則 4:建立 CCP 的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
 
  監(jiān)控是指 “按預定頻率和方法,對 CCP 的關鍵限值進行測量和記錄”,確保 CL 不被突破。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需明確 “5W1H”:
 
  監(jiān)控對象
 
  CL 相關參數(如溫度、時間、濃度);
 
  監(jiān)控方法
 
  物理 / 化學測量(如溫度記錄儀、pH 計)或感官檢查(如包裝密封性),需快速、準確(避免實驗室檢測的滯后性);
 
  監(jiān)控頻率
 
  連續(xù)監(jiān)控(如自動化生產線的溫度實時記錄)或間歇監(jiān)控(如每 30 分鐘人工記錄一次蒸煮時間);
 
  監(jiān)控人員
 
  明確責任人(如操作工記錄溫度,質檢員復核);
 
  記錄要求
 
  監(jiān)控數據需實時、準確填寫(如《CCP 監(jiān)控記錄表》),不可追溯的記錄無效;
 
  異常處理
 
  發(fā)現接近 OL 時,立即調整操作(如蒸煮溫度降至 101℃,需調高蒸汽壓力)。
 
  原則 5:建立糾偏措施
 
  當監(jiān)控發(fā)現 CCP 突破 CL(如蒸煮溫度僅 95℃,未達 100℃),需立即啟動糾偏措施,避免不安全產品流入市場。糾偏措施需包含三部分:
 
  即時糾正
 
  停止該環(huán)節(jié)生產,隔離受影響產品(如將溫度不足的雞胸肉單獨存放);
 
  原因分析
 
  排查 CL 突破的原因(如蒸汽閥故障、操作工誤操作);
 
  產品處理
 
  評估受影響產品的安全性(如實驗室檢測致病菌),根據結果決定 “銷毀”“返工(重新蒸煮)” 或 “放行(檢測合格)”,并記錄處理過程(《CCP 糾偏記錄表》)。
 
  原則 6:建立驗證程序
 
  驗證是指 “定期或不定期評估 HACCP 體系的科學性、有效性”,避免體系 “紙上談兵”。驗證包括四類:
 
  CCP 驗證
 
  每季度或每年,通過實驗室檢測(如抽檢成品致病菌)、設備校準(如溫度記錄儀校準)、現場觀察(是否按監(jiān)控要求操作),確認 CL 和監(jiān)控方法有效;
 
  體系審核
 
  內部審核(每年至少 1 次,由非 HACCP 團隊人員執(zhí)行)或外部審核(如申請 ISO 22000 認證,第三方機構審核),檢查體系是否符合 HACCP 原則和法規(guī)要求;
 
  偏差分析
 
  定期(如每月)統(tǒng)計 CCP 糾偏記錄,分析是否存在 “重復偏差”(如某臺蒸煮鍋頻繁溫度不足),并改進(如更換設備、加強培訓);
 
  產品召回模擬
 
  每年至少 1 次模擬產品召回流程,驗證 “從消費者追溯至原料供應商” 的追溯系統(tǒng)是否有效(如通過批次號快速定位受影響產品)。
 
  原則 7:建立文件記錄與檔案管理
 
  HACCP 體系需形成完整的文件化記錄,證明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 “有法可依、有跡可循”,記錄需保存至產品保質期后至少 6 個月(或按法規(guī)要求)。核心記錄包括:
 
  體系文件:《HACCP 計劃》《危害分析工作表》《CCP 判斷樹記錄》;
 
  操作記錄:《CCP 監(jiān)控記錄表》《糾偏記錄表》《設備校準記錄》《原料驗收記錄》(含供應商檢測報告);
 
  驗證記錄:《內部審核報告》《成品檢測報告》《召回模擬記錄》。
 
三、體系落地
 
  HACCP 并非獨立體系,需與企業(yè)現有管理(如 GMP、SSOP)結合,同時通過 “PDCA 循環(huán)” 持續(xù)優(yōu)化:
 
  1. 結合 GMP 與 SSOP,夯實基礎衛(wèi)生
 
  GMP(良好生產規(guī)范)
 
  確保生產環(huán)境(如車間潔凈度、人員著裝)、設備設施(如無菌包裝機、洗手消毒設施)符合衛(wèi)生要求,是 HACCP 有效運行的前提(若車間臟亂,即使監(jiān)控 CCP,也會引入新危害);
 
  SSOP(衛(wèi)生標準操作程序)
 
  針對 “非 CCP 的衛(wèi)生環(huán)節(jié)” 制定標準(如手部消毒、設備清洗、廢棄物處理),減少非顯著危害(如物理雜質、輕微細菌污染)。
 
  2. 員工培訓:確保人人懂 HACCP
 
  針對不同崗位開展培訓:
 
  操作工需掌握 “CCP 監(jiān)控方法、異常上報流程”;
 
  質檢員需掌握 “CL 判斷、糾偏措施執(zhí)行”;
 
  管理層需掌握 “體系審核、驗證要求”;
 
  培訓后需考核(如實操考核溫度記錄、理論考核 CCP 定義),并定期復訓(如每半年 1 次)。
 
  3. 持續(xù)改進:基于反饋優(yōu)化體系
 
  收集內外部反饋:
 
  內部(如偏差記錄、員工建議)、外部(如客戶投訴、監(jiān)管部門抽檢結果、行業(yè)新技術);
 
  定期更新 HACCP 計劃:
 
  如原料供應商變更(需重新評估原料危害)、工藝升級(如新增殺菌設備,需重新判斷 CCP)、法規(guī)更新(如新增致病菌檢測要求,需調整 CL)。
 
  食品企業(yè)通過 HACCP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,本質是 “從被動應對風險轉向主動預防風險”。
 
  核心是:先找到 “可能出問題的環(huán)節(jié)”(危害分析),再確定 “必須盯緊的環(huán)節(jié)”(CCP),然后通過 “標準 + 監(jiān)控 + 糾偏” 確保不出問題,最后通過 “驗證 + 記錄” 證明沒問題,并持續(xù)優(yōu)化。
 
  這一過程需全員參與、科學依據支撐,最終實現食品安全的全鏈條可控,降低召回風險,提升消費者信任。
編輯:foodqm

 
分享:

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SC咨詢指導、企業(yè)標準備案、供應商審核、FDA注冊咨詢、ISO9001、ISO22000、HACCP、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。
聯系電話:0531-82360063
電話/微信:15269187106


HACCP聯盟

食品質量管理
[ 網刊訂閱 ]  [ 質量管理搜索 ]  [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關閉窗口 ] [ 返回頂部 ]
 

 
 
推薦圖文
推薦質量管理
點擊排行
收縮

在線咨詢

  • 0531-82360063
  • 郵箱
  • 聯系人
  • 聯系人